|
|||
|
|||
在紧邻孟加拉湾,地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位置的孟加拉国南部,一座由中国电建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巴瑞萨电站卸煤码头一片忙碌生产的景象,两架33米高的卸船机正在同时进行两艘满载3000吨燃料驳船的接卸工作,为巴瑞萨电站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 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能源短缺,生活及生产用电严重不足,“来电十分钟,停电大半天”是常态。为改善当地电力资源,中国电建巴瑞萨电站从2018年开始投资建设,于2022年底并网发电运行,它的建成是中孟两国能源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承载着非凡的战略意义。为确保电厂高效稳定运行,电建港航公司承建并运维电站专用码头,负责电厂燃料接卸及配套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工作。项目入场至今,已安全接卸燃料运输驳船800余艘次,卸煤量178万吨,为电厂持续稳定发电提供了有力保障,成功攻克了当地燃料运输“卡脖子”难题。 首船接卸是巴瑞萨项目的第一个挑战,孟加拉国当地船况老旧的3000吨左右驳船较多,且舱型不一。驳船靠离泊方式、船舱接卸顺序、卸船机取料方式、双船双靠的注意事项等,均是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情形下,项目团队积极讨论研究,从有限的驳船数据和码头各部位特点着手,制定了“单舱船一鼓作气、两舱船先二后一、三舱船先三后一再二”的船舱接卸顺序,“顶潮靠泊、平潮离泊”的靠离泊方式,并提出根据驳船“左靠”“右靠”的卸船机移位避让靠泊空间的“安全靠离泊法”。 此外,每年有一到三个台风会影响项目所在区域。基于孟加拉国历史气象数据与灾害案例,巴瑞萨项目部制定了集监测预警、分级管控、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全链条防台防汛预案,并成立应急响应小组。在每年5-6月份,项目部都会组织全要素实战演练,模拟码头卸船机等设备加固、电气系统防护、人员撤离等核心场景,通过反复推演优化应急流程,确保各环节响应精准高效。2024年5月,热带气旋“雷马尔”来袭,项目部料敌于先机,提前做好了风雨前检查、设备设施锚固绑扎、电气设施防雨苫盖、防汛防台救援及生活物资储备等工作,构筑起了抵御极端天气的坚固屏障,最终成功抗台。 随着运维工作的稳步开展,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做好维护工作,成为了项目部的首要课题。每当驳船接卸完毕,现场人员都会指挥卸船机离开作业位,起吊清舱机、收起登船梯、解开缆绳、协调驳船离泊……当汽笛声渐渐远去,现场人员再收起卸船工具、锚定卸船机、冲洗码头,为次日的维保工作做好准备。在如此循环往复的燃料接卸作业中,项目部确保了码头运维连续三年安全无虞。 2024年元旦刚过,项目部在隐患排查中发现,卸船机行走轮溢出的润滑脂颜色有异,判断为卸船机轴承出了问题。项目部立即组织中坚力量,做工装、焊吊钩、布设千斤顶,历时一周抢修,终于将卸船机核心传动部件行走总成取下,问题一目了然:轴承磨损、轴承固定套偏移中心、密封件损坏。对症施治、更新重组的卸船机行走总成修后如新,有力保障了后续船舶到港的接卸工作。2024年,巴瑞萨项目团队年接卸量突破78万吨,2025年上半年,项目连续三个月接卸量突破10万吨。 项目部上有四十多名孟籍员工。31岁的比拉是项目作业现场孟方班组组长,他说:“我在港航公司工作了六年了,这是一家富有人文情怀的企业,中方领导为我们考虑了很多,经常提醒我们要安全作业,保持个人身心健康才是未来生活的基石。”33岁的巴希尔是项目部的孟方安全员,他说:“中国人是我的导师,跟着他们我学到了很多,从工作和思考的方法,到处理问题的态度,令我收获颇丰。”项目的孟方员工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实际锻炼,已在各个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巴瑞萨电站发展的坚实力量。 回望巴瑞萨运维项目的奋进之路,不仅是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孟两国携手共建、互利共赢的友谊丰碑。每一次设备的轰鸣、每一份数据的跃升,都见证着两国人民以实干浇灌信任、用合作谱写未来,让中孟友谊在“一带一路”的浪潮中愈加醇厚,在携手发展的征程中永续长青。 码头全景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