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过尽终成舟
——中国电建两型风电施工船舶交付仪式侧记
来源:海工公司 作者:程小乾 时间:2025-03-31 字体:[ ] 分享:

2025年2月21日,距离中国电建两型风电施工船舶交付仪式还有五天。南通的天空飘洒着零星小雨,苏通大桥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长江江畔,“电建志高”与“电建志远”巍然矗立,江水的涌动无法撼动分毫。

清晨,我陪同央视记者团队抵达振华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在船厂入口,海工公司船机事业部副主任随海轮早已等候——这位名字如海般深沉的中共党员,平日驻守监造组,我们始终素未谋面,这一次也算是正式地“网友见面”了。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仍然一眼把我认出,热情地邀我们上车,载我们往厂区里去。厂区限速30km/h,车辆沿着中央大道缓缓驶向江边。两旁不时掠过骑车赶工的工人身影,恍若置身八十年代的工业画卷。随主任边开车边介绍,对这片钢铁森林的熟悉,从他的语气中溢于言表。

抵达码头时,江面薄雾未散,但“电建志高”“电建志远”的船名依然醒目。随主任停稳车,为我们递上安全帽与反光背心,指向不远处“电建志远”引人注目的四条桩腿,跟我们讲起它那引人注目的四条“大长腿”。这位平日里整日与钢铁设备打交道的汉子,此刻语气里满是自豪,仿佛在介绍自家孩子。

踏上“电建志高”甲板的瞬间,我被其开阔尺度震撼——这相当于一座足球场的面积。雨天湿滑,我们走向甲板上的“安全通道”——一条摩擦力较大的特殊材质区域。这种细节设计,正是海洋工程人匠心的缩影。

通过讲解,我第一次对“3600T”和“全回转”这两个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电建志高”巨大的吊钩,可以吊起3000吨的重物进行360°旋转(固定时可吊起3600吨),与“电建志远”能将桩腿稳插水下90米的性能组合,二者组合可以安装国内现行最大的风电机组。

随后我们进入了船舱,舱门、驾驶室内张贴的春联、椅子上缠绕的防浪绳、楼道里的楼层示意图,还有一块块播放着“预祝电建志高、电建志远两型船交船仪式圆满成功”的小屏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深深触动了我们。行走间,我们参观了船员的宿舍、食堂、娱乐室以及健身房,当然,最令我们震撼的还是设备高端、视野开阔的驾驶室。

船舱的空间与庞大的船体相比,并不算大,却有着完备的生活区,能够同时满足百余名船员在船上的饮食起居。从船舱的窗户向外望去,海上日出日落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沿途风光更是令人陶醉。然而,随主任介绍道,船员出海作业,时间至少是六个月起,在茫茫大海上,四周唯有一望无际的海水,日常的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机械且重复,每日除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几乎没有太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活动,多的是路途的艰难困苦和对家人无尽的思念。真正在海上作业时所面临的艰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听着随主任的介绍,我们对这些远航者产生了深深地敬仰。

返程途中,随主任回忆起两船监造的岁月。两年驻厂期间,他和团队成员每次从密不透风的舱室检查完出来,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特别是在南通酷热难耐的夏季,甲板温度飙升至50多摄氏度,仿若置身巨大的蒸笼。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监造组成员依旧雷打不动地每天在庞大复杂的舱室里穿梭,不放过每一道焊缝,仔仔细细检查,默默守护着这两艘集团的海工重器,把好每一道关。

试航时的惊险故事更令人难忘。两艘船的试航区域位于距离长江口60海里的海域,那里平均水深达60米。最初的两天,海面上风平浪静,负责航拍的同事抓住时机,为“志高”拍下了首次航行的珍贵影像。然而,第三天冷锋过境,形势突变,高达3米的浪涌骤然掀起,原本巍峨庞大的“电建志高”在巨浪面前,竟如同一个轻轻摇曳的秋千。驾驶舱内横摇角度达到5度,随主任和团队成员们紧紧抓着扶手,强忍着晕船带来的不适,双眼死死地盯着2000多个不断跳动的参数,认真记录DP动力定位数据。就在这时,报警器尖锐的啸叫声划破寂静的空气——右舷推进器功率出现异常!应急小组迅速反应,在剧烈摇晃的船体中,艰难地冲向艉推进器间。那一刻,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所有人都全神贯注投入到抢险工作中,竟完全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摇晃的船上。而“电建志远”风电平台在试航时遭遇了6级风浪。因其船型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船型更容易拍浪。夜晚,船员们躺在床上,便能清晰地听见巨浪重重拍打船体发出的轰轰声响,每一次震动,都仿佛是大海在彰显它那不可抗拒的磅礴力量。即便如此,团队的报验工作未曾有丝毫停歇。大家心里明白,越是恶劣的海况,越能精准检验船舶DP动力定位系统的性能。在白天的DP系统测试中,船舶在狂风巨浪的恶劣天气下,始终稳稳地保持着0.1—0.2米的定位精度,这一优异表现,无疑是对船舶卓越性能的有力验证。

交付仪式前夕,我们再度来到船厂,“电建志高”“电建志远”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盛装勇士”,身披彩旗,参观通道两侧也挂上了五彩斑斓的拉花,装点着这即将到来的盛大庆典。它们在静候,准备迎接属于这对兄弟独一无二的高光时刻。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那荣耀时刻,见证这两艘巨轮开启全新征程,驶向广阔蓝海,写就属于它们的辉煌篇章。

仪式后再次遇见随主任,他说,突然懂了老船人常说的那句话——“船是有魂的”。这魂是船体分段里蒸干的汗碱,是压载舱脚手架上磨亮的钢扣,是电缆通道里数以万计的检查标记,是设备调试过程中坚持完美的一个数据。

此刻,两艘钢铁巨擘正无畏地劈波斩浪驶向广阔无垠的蔚蓝战场。当未来某天,清洁电流伴随着风机叶片的悠悠转动,源源不断地注入万家灯火时,不知是否会有人忆起,在长江之畔的某个船坞里,曾有这样一群身影,用匍匐的姿态丈量过中国制造的维度,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焐热了冰冷的钢铁。他们用挥洒的汗水、付出的心血,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动人心弦的海上壮丽交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