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腊八粥
来源:港湾分公司 作者:王丽婷 摄影:王丽婷 时间:2025-01-08 字体:[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很小的时候,这句俗语便烙印于心。即便在那个信息传播并不迅捷的时代,它竟也奇迹般地做到了全国人民耳熟能详。国内的腊八节,总是处在天寒地冻之际,担起了冲破严寒的责任,在深寒中绽放出独有而香甜的美好。而今,异国他乡的腊八节,捧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慰藉那份淡淡的乡愁。

“无红豆”的温情篇章

腊八,作为春节的前奏,我总是对它充满了期许。正如俗语所说,它像是一把开启新春序幕的神奇钥匙,轻轻一旋,便觉明日即是团圆年。

每年腊八,家里都会上演这样一副情景剧。母亲会在墙上那泛黄的老式厚本日历前驻足,呸呸往手上吐上一点唾沫星子(这似乎成了她赋予每个节日的独特仪式感),把那页角微卷的日历一翻,“又到腊八啦,该煮腊八粥啦!年货也得张罗起来啦!”这时我便会使出洪荒之力:“妈,我不想吃红豆儿!”“臭毛病,红豆多香!”母亲嘴上絮叨着,但给我的那碗腊八粥,红豆确实不多,多的是母亲细腻入微的关爱与理解。

如今想来,那碗没有红豆的腊八粥,是母亲用无言的行动编织的温暖篇章。每一口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穿透寒风,直抵心田。

“低配版”的仪式感

离家求学之后,很少能吃到一碗没有红豆的腊八粥。每年腊八,还是会兴冲冲奔向食堂,打上一份三四块钱一碗的“低配版腊八粥”,来完成生活中那些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还没到饭点,窗口前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今日翻哪位小主的牌子好呢?”“自然是腊八粥小主最得宠幸!”一舀,一倒;一递,一接。很快,腊八粥便卖出去一大截,仿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只有腊八粥才配得上学堂的“烟火”。

“阿姨,请给我打一份腊八粥。”

“好嘞!腊八节快乐!”

学校食堂的腊八节仪式感在“一送一接”中传递开来,是思念,亦是盼团圆。

“仙气儿”中的东方温情

“叮叮叮”,手机闹铃将我唤醒。点开手机日历,2025年1月7号,底下一行显眼的小字写着“腊八”,仿佛在诉说着它独有的故事。我在卡西姆迎来第一个腊八节。

尽管这里的冬日并未像国内那般银装素裹、寒气逼人,但清晨的空气中仍携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清冷与凛冽。去往食堂的路上,我听同事说食堂准备了腊八粥,脑子里是满满的热气腾腾。踏入食堂,腊八粥桶袅袅升起的热气像蕴含着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的“仙气儿”,驱散了路上的寒气,也驱散了心里的思念。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碗,让那温热的气息从手心蔓延至全身。我足足吹了十下“凉气儿”,才微微抿上一口那香甜的腊八粥。同事调侃道:“快尝尝,国外煮的粥是不是和国内不一样”,我打趣笑道:“嗨呀,都一样有仙气!”         

未曾料到,在这远离故土、几千公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竟也能邂逅一碗满载温情、直抵人心的腊八粥。这份暖意,跨越了千山万水,依旧暖胃又暖心。

腊八粥,无论在何时何地,永远是一抹抚慰人心的暖意。一碗粥,煮开了人间烟火,也煮沸了新的期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