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语音
来源:水利水电工程分公司 作者:王旭 时间:2025-11-19

“吃早饭了没有?屋里暖气都开了五六天了,暖和着了。你想回来歇歇,就回来歇歇。”熟悉的乡音从听筒漫出,像冬日捧进手心的暖水袋,一下子焐热了指节,也融化了连日奔忙的倦意。

11月17日清晨,白果冲水库笼罩在今冬首场强冷空气中,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大干正酣。项目部办公室里,我刚核对完防寒物资清单,父亲这条语音,却比寒潮更早地,把暖意送进了心里。

作为项目部的“后勤粮草官”,我深知肩上担子——物资采购、食宿统筹、会议保障、应急响应……桩桩件件,看似琐碎,却关系全局。近一年来,除了春节短暂团聚和八月抽空回家,我几乎以水库为家。对家人的思念,大多藏进了深夜与父亲那短短的视频通话里。

他的语音里,没有冷空气预警,没有归期追问,只有“屋里暖和”的实在邀约,和“想回就回”的温柔包容。我明白,父亲从不会打扰我工作,却总比天气更懂我的冷暖。上次视频我随口提了句“山里风硬”,他便记到现在,赶在寒潮前打来电话“报平安”。这份总快人一步的牵挂,比任何棉衣都更暖身心。

“等这段时间忙完吧,回去估计得过年了,要是过年值班,就年后再回。”对着手机屏幕,我反复斟酌,在对话框里敲下回复。发送的瞬间,我仿佛已经能想象出父亲收到消息的模样——不会失落催促,只会秒回一句“工地上别凑活,冷了就多穿点”。这份无需言说的默契,是父亲用常年的无声支持沉淀下的理解,更是我扎根后勤岗位、守好“大后方”的底气。

在白果冲水库的施工一线,有无数个这样的我。我们把心血花在施工一线,把青春的汗水融进水库的安澜脉络,而这背后,都有着家人默默的牵挂与支撑。父亲那几句家常话,不仅是我家的温情瞬间,更折射出千万个港航人家庭的奉献底色——家人的理解是前行的动力,无声的关爱是最坚实的后盾。

我收起手机,轻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指尖还残留着键盘的温度。目光投向窗外,远处的水库大坝上,施工队伍正顶着寒风加紧作业,起重机的吊臂在夕阳下划出有力的弧线,所有人都在为“一库碧波福庇一方”的承诺奋进。我拿起笔,在当天的工作备忘录末尾添了一行:“晚些给家里回电话,叮嘱爸妈也添件厚衣裳。”

父爱如坝,阻隔万千风霜;父爱如泉,滋养岁月绵长。于我而言,父亲的语音是牵挂,是理解,更是藏在日常里的激励。我深知,后勤保障就是一线战斗力,守好这方水库的“大后方”,让工友们暖心又安心,才是对这份比冷空气更迅疾的父爱的最好回应。而那间暖着暖气的屋子,那声盼我回家的叮嘱,终将成为工程建成胜利后归程中最亮的光,也成为每一位坚守的水利人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