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与毛里塔尼亚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指出,中毛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互利共赢的典范。公司深耕毛塔市场十五载,以匠心浇筑友谊,以工程诠释担当,始终将中国建造的高标准、可持续、共繁荣理念融入毛塔发展的脉搏。值此建交甲子之际,我们推出本系列通讯,既为致敬两国历久弥坚的友谊,亦为展现中国建造者跨越山海、共筑未来的使命。愿这些故事成为中毛合作新篇章的生动注脚,让互利共赢的种子在撒哈拉的风沙中绽放绿洲。 深入毛里塔尼亚十五载,公司始终将履行国资央企社会责任、促进中非两国民心相通视为己任,让合作成果真正“惠”入当地百姓的心坎里。 在塔尼特港的机修车间里,年轻的毛塔工人阿卜杜勒正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几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是中国师傅手把手教会了我这些技术,”他自豪地说,“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家里第一个技术工程师。”这不仅是就业机会的创造,更是基础设施“造血能力”的彰显。公司坚持属地化发展,项目平均属地化用工率超过65%,累计为毛塔培养了上千名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2023年,毛里塔尼亚独立63周年纪念日,首都的庆典灯火辉煌,而在偏远的乡村,另一种光明也悄然点亮。公司积极响应“百企千村”活动,携手兄弟单位,代表中国电建向当地捐赠了600套户用太阳能供电装置。在交接仪式上,毛塔石油、矿业与能源部秘书长紧握中方代表的手动情地说:“这份‘光明礼物’,让我们真切地看见了毛中友谊的温度。”这份礼物,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阳光资源,为偏远地区居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从项目设计之处到施工运营全程,绿色发展的理念已融入电建港航项目的血脉。无论是塔尼特港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还是德哈供水项目的绿色施工创新,抑或是户用光伏的捐赠,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下的迫切需求,更着眼于长远,为毛塔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五星级宾馆项目工程师吕艳庆指着项目花圃里新栽的树苗说:“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工程,还有更蓝的天,更绿的地。” 站在中毛建交60周年与公司扎根毛塔1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贝尼纳吉项目即将喷涌的清泉,恰似中毛合作奔涌向前、生生不息的象征。从努瓦迪布码头的“破冰之旅”,到如今水利、港口、医疗、能源多领域硕果累累,公司结缘毛塔的故事,早已从单一工程承包,蝶变为技术标准、绿色理念、人才培养的深度交融。 十五载风雨同舟,六十载友谊长青。撒哈拉的风沙见证了奋斗的足迹,汩汩清泉诉说着不变的承诺,璀璨灯火点亮了共同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在毛里塔尼亚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建设者正以赤子之心、工匠之手,与毛塔人民并肩携手,深情书写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时代华章,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坚实而温暖的央企力量。 德哈供水项目让当地民众用上放心水 公司参与“百企千村”光伏绿能公益捐赠活动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