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在一线】深扎项目一线的“治水先锋”
——记重庆两河项目经理陈晓洋
来源:新闻宣传培训班学员 作者:贺子龙 时间:2024-11-16 字体:[ ]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公司新闻宣传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日前,公司党委以“项目培训+采风”的形式在重庆举办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本网开设“新闻采编在一线”专栏,旨在通过展示参训学员采风成果,鼓励公司通讯员聚焦项目一线,服务生产经营,讲好港航故事,为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工疏浚一流企业”鸣锣开道。


目光坚毅深邃、语气斩钉截铁、脸上洋溢自信,这是在重庆两河项目见到经理陈晓洋时,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公司多面手

2010年,刚毕业的陈晓洋在中国水电J01担任轮机员。中国水电J01在当时是一艘接近40年工龄的“老爷”绞吸式挖泥船。“中国水电J01船给了我一个充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说起船上的日子,陈晓洋总是心怀感恩。在项目上,从挖泥船到设备物资管理部,再到商务合同管理部,他一步步扎实地走在技术与管理并进的道路上。这期间,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船舶主、辅机的操作与维护,还深入了解了设备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初到孟加拉国航道疏浚项目,陈晓洋面临着语言、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作为项目部设备物资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他参与并主导了多艘挖泥船的大修工作,从修理项目的确定、报价、厂家选择到合同谈判、坞修进度和质量监督,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在此期间,他和船员们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为疏浚工作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导研发的新型橡胶喷嘴,不仅大幅提高了绞吸式挖泥船的施工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砂卵石河道采砂和疏浚挖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项目技术的革新。

工作以来,他先后获得天津市职工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中国电建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优秀成果、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设备物资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是名副其实的“多面能手”。

专啃硬骨头

2023年6月,公司承接了沅陵县沅江流域生态文旅建设项目(EPC)。该项目是当地政府重点项目,也是第二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彼时,距离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只有不足六个月的时间。而项目本身涉及多个施工子项,是名副其实的“点多面广时间紧”。

“当时面临很多困难。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们的情况下,我告诉大家,要紧盯着时间节点任务,上下一心,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逆风翻盘。”根据陈晓洋的回忆,原计划博物馆新建基础项目采用桩基施工,但时间周期长,不能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多次主动和业主、设计单位沟通、研讨,提出筏板基础施工方案,大大的缩短了工期,为项目顺利完成争取了时间。每每说到奋斗过的项目,陈晓洋脸上都洋溢出自豪:“项目最后阶段,我们倒排工期不是按天排,而是按小时排。”历时166天,项目完成了所有实施任务,为怀化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电建智慧与力量。凭借该项目,公司在沅陵县“第二届旅发大会表扬激励大会”上荣获“突出贡献单位”奖,并先后收到两封来自沅陵辰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阮陵县文旅广电体育局的表扬信。

重庆两河项目前期遇到的困难比阮陵项目更多。陈晓洋到项目后,带领项目部精准施策、专项攻破,迅速打开了局面。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称呼他是“专啃硬骨头”的专业户,而他总是很谦虚:“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啊,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每天努力多一点,日积月累就是成功。”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是水资源公司的励志标语,也是陈晓洋和两河项目全体员工的真实写照。在例会上,陈晓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问题说出来,大家一块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刚中有柔情

陈晓洋在工作中很“刚”。因为经历了多个重要岗位的历练,他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商务谈判和沟通协调方面,他也非常“硬核”,总能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两河项目各参建方对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都能积极配合我们的项目推进工作。这多亏陈经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总能够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为项目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并且能让其他利益相关方心悦诚服。”项目同事如是说。

在生活中,他始终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大家时常感叹长得“五大三粗”的他竟然如此细心,总是能洞悉员工的情绪变化和心态调整,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他还会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员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中国人重团圆。每逢节假日,师父总会组织一些活动,组织大家包饺子、打篮球什么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陈晓洋的“00后”徒弟郑弘宇说到。

陈晓洋十分重视项目人才培养。两河项目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他常鼓励年轻人要主动适应新环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要多请教……他以“师兄”的身份,把热爱和期许融入到项目人才培养工作中。“他经常加班到夜里十一点多”“他每天第一个到现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陈经理本年度好像还没有休过假”。项目部人员聊起他来无不充满敬佩之情。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环境再变,初心不变”。陈晓洋在艰难的挑战中不断刷新着新的成绩,更激励着身边每一位员工。“咱就是干项目的,说得再好不如干得好!”采访结束,陈晓洋带上安全帽,风风火火地奔赴施工现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