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说“心”语
——关于我和卡西姆
来源:港湾分公司 作者:王丽婷 摄影:王丽婷 时间:2024-12-06 字体:[ ]

扬帆启新程,岁月正当时。歌德曾说过“人不光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当我怀揣梦想,跨出校园的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广阔天地时,卡西姆运维项目部这个大家庭便以它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成员。转瞬之间,我到这里的时光已悄然流淌了近三个月。这三个月,从初来乍到时的迷茫与无措,到如今面对工作的从容与坚定,我不仅收获了成长与历练,更深刻体会到了同事间的深情厚谊和项目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卡西姆已深深镌刻在我青春奋斗的记忆之中。

涛声引航启“新”途

初来卡西姆运维项目,我被分配到了综合管理部,并认识了我的专属导师——张涛。在涛哥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了解了综合部的工作内容,从人资到宣传,我逐渐有了自己要守的“一亩三分地”。初来乍到,我心中总是有很多疑惑,仿佛化身为一本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涛哥就像一本活体“百科全书”,无论问题大或小,总是倾囊相授。涛哥常常告诉我:“不用焦虑,先守好自己的小天地”,也时常叮嘱:“不要急躁,分好轻重缓急,慢慢来就行。”每次遇到难题时,他总是鼓励我:“有什么难题就问我,不用担心。”涛哥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总能在我迷茫时给我力量。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我逐渐熟悉了自己负责的领域,工作的开展也变得井然有序了起来。

文化浸润绽“新”蕊

来项目之前,便听闻项目有“卡西姆大学”的美誉,不明觉厉。经过三个月的了解,甚觉名不虚传。项目既有球技高超者,也有剪辑高手和唱歌达人,还有喜欢历史、品茗或下厨的同仁,可谓群英荟萃。我在卡西姆项目最先学会的是打羽毛球,虽说现在仍是“三脚猫功夫”,却也算是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我跟你们说,我接到球了今天!”这是我与好友们分享的关于卡西姆的第一份小小成就。

此外,项目也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三个月,我积极参与了项目的中秋、国庆、七周年庆等活动,并拿起摄像机,化身项目部小小记者,用快门记录下同事们的欢声笑语。当我拍摄并精心剪辑的视频首次获奖时,我欣喜万分,“爸妈,我的视频得奖了”是我参加工作后与父母分享的第一份自豪。

技能提升是绽放在卡西姆的小小花蕊。这些“小小”的收获让我得到了“大大”的感动,“吾心归处”大抵就是这种感觉。

温情关怀慕“新”家

独自身处异国他乡,总习惯报喜不报忧。事实上,领导和同事在生活上的点滴关怀,确实让我倍感温暖与感动。那天清晨,身体明显感到了些许不适。起初,我倔强地坚持着,担心因请假耽误工作而有所顾虑,直到下午,不适愈发强烈,我才鼓起勇气向项目领导请假。仅过了几秒钟,微信的通知声便急促地响起——“快回去好好休息”“有药吗”“如果情况持续不佳,可以让同事陪你去厂内门诊”。领导几句简短而温馨的话语,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到了晚上,同事们见我没去吃饭,微信又多了几条未读消息。“丽婷,听说你身体不舒服,吃药了吗?”“想吃什么,我们帮你带饭。”这一刻,文字仿佛也有了温度,虽远离了亲人的怀抱,但这份来自领导同事们的关怀与温暖,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与感动。

壮志豪情筑“新”梦

当我第一次看见轮船停靠在卡西姆港时,内心的震撼与骄傲油然而生,不禁发出了一连串感叹:“那个小不点的是人啊!”“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啊!”“这一艘船能装5万吨煤啊!”

我见证了两台钢铁巨兽日夜不息地将船上的煤成功卸载,还看到了同事们在卸煤码头忙碌的身影。孙义田师傅曾与我讲过,建设初期项目团队成员不足十人,食宿条件简陋,完整的制度也尚未建立,甚至面临着生产准备期失败的风险。当我真正登上货船时,那份难以言表的自豪与喜悦涌上心头,我才真的深刻体会到了前辈们取得如今成果的不易。到2024年,卡西姆项目部已安全高效接卸燃煤1800余万吨。望着这片繁忙而有序的卡西姆港时,我仿佛置身于灯火璀璨的巴基斯坦。

第一次被领导同事认可,第一次握紧球拍,第一次登上甲板……三个月,我在卡西姆有了许多“第一次”。从入职初期的畏手畏脚到如今能沉着冷静,我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成长,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成功中保持谦逊。

孙师傅说:“你们的到来,为项目注入了新鲜血液,今后的路,还要靠你们这一代继续前行啊!”展望未来,我牢记前辈们的嘱托,怀揣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韧信念,不畏艰难,不惧挫折,矢志不渝地提升自我,为卡西姆项目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轮船从远方驶来,即将停靠在卡西姆码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