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站在卡西姆卸煤码头,聆听着海浪的翻涌,悠长的汽笛声打破了码头的宁静。眼前,第369条船正缓缓驶离码头,翻开记忆的篇章……转眼,我加入卡西姆项目已经一年有余,现在是维护保障部的一员。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他们是同事,是朋友亦是榜样。 坚守初心担使命 “王师傅,采样机故障停机,请立刻赶往现场抢修。” “收到,立刻前往检修!” 现在是晚上10点,忙碌一天的王守清师傅刚准备休息,收到紧急消息的他立马再赴战场。12月的卡西姆,夜晚凉意袭人,万物俱静,只听到皮带机运行的轰鸣声和工器具碰撞的脆响声。经过1个多小时的作业,采样机再次恢复运转。 “王师傅,现在效率越来越高了啊!”皮带巡检何立光师傅的声音传来。 “为保证卸船作业顺利完成,必须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不能给项目拖后腿啊。”王师傅笑答道。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坚守初心,保持清明”,却又能“守正创新”的人。在生活中,他温文尔雅;在检修工作中时常创新。闲暇之余他总是会研究制作一些“小玩意”。这不,因为皮带机托辊需要经常进行保养,每次拆卸都是费时费力,他便设计了一款托辊拆卸更换装置,让托辊拆装效率提高40%之多。他还设计制造了很多类似的小工具,让项目的检修工作效率、质量、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是个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 放眼项目部,这里有着“火眼金睛”的设备巡查官,有着“驾轻就熟”的设备操作员,有着“手到病除”的设备维修员……一位位项目一线前锋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奋斗,不断赋予项目发展新动能,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 激流勇进显真章 晚上10点,检修楼维保部的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推门进去,总能看见一个全神贯注工作的身影,他或是撰写材料,或是做方案规划。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维护保障部的主任——孙义田师傅。 在我的印象中,孙师傅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办公室给自己“开小灶”,总结工作、制定计划、研究方案等等。 “您每天加班不累吗?”我问。 孙师傅说:“确实,加班有时候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疲惫,但每次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为项目带来价值,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我就觉得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感动、钦佩油然而生!这应该就是港航人骨子中的坚守与奋斗吧,这也给我心中埋下了一枚种子。这枚种子蕴含着港航人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孙师傅不仅作业方案做的好,技术能力更是“顶呱呱”。每当设备有缺陷,他都会前往调查分析。用孙师傅的话说:“只有深入现场,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项目上很多设备问题的“硬骨头”,在孙师傅的指导下,也只能乖乖就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勇于接过前辈们递来的接力棒,以坚定不移的信念为导向,以拼搏向上的勇气为动力,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篇章。 文化交融新境界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项目部自设立以来,便将属地化管理与跨文化融合视为了项目成功的双轮驱动。在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我亲历了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共生,见证了属地化的活力与魅力。 在维护保障部有着这么一位特殊的“巴方老铁”,他就是检修班长穆勒(Karam Ullah),我们很多人喜欢叫他“穆勒大BOSS”。 年仅26岁的他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身怀各种绝技。他的焊补技术一流,项目上大大小小的焊补作业充斥着他的身影,有着“穆勒出品,必出精品”的美誉。王守清师傅总是说:“穆勒这焊补的真漂亮,大家都向他学习啊!”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追梦者,他在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山东话,有时候真是像极了一个“假老外”。每当进行员工培训学习的时候,总会听到“穆勒听懂了吗?”“穆勒给大家讲一下”的声音。 “穆勒,你的工作票三种人考试结果已经下来了。你以后就是工作票负责人了!”项目同事为穆勒的勤学感到自豪。从此看到穆勒经常去请教王守清师傅工作票的问题,现在也是一个小能手了。 在文化交融的舞台上,中巴兄弟的情谊是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每逢当地重大节日,项目部都会满怀热情地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向巴铁兄弟们致以最真挚的祝福与深切的慰问。而当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到来之时,项目也会悉心地组织巴方员工参与其中,教他们包饺子、包粽子、贴春联,引领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时间不语,岁月不言。卡西姆运维项目部将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拼搏中前行,在奉献中成长,书写一份独属于“电建人”的答卷。 中巴员工共同开展趣味活动 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