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陆嫂
来源:水电十六局 时间:2013-07-30 字体:[ ] 分享: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一个热衷于做好事善事的人。生前,她几十年如一日,做下的好事善事不计其数。她更像是一位爱的使者,一个美的化身,用其一生向人们传递着人间真情,世间真爱。陆建英一生做好事善事的动人事迹已被福建省许多报刊杂志刊登,在福州市内引起广泛反响,《福州日报》开展的福州好人评选活动已将其列为候选人之一。——采访札记

 

 

她的名字叫陆建英,水电十六局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女员工。因为生前几十年如一日热情助人、乐善好施,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为好人陆嫂

423日上午,福建省省立医院遗体告别厅送别的人群中一位八十多岁、满头银发名叫施瑞娟的老婆婆眼里含着眼水,满怀悲痛地向旁人说道:建英生前到处做好事做善事,她是我这一生中见到的最好的一个好人。这么年轻就走了,真是可惜呀。好人走了我一定要来送送她。

事后,这位老人的儿媳妇告诉大家,婆婆年事已高,行动也不便,但听说今天要送别陆建英,一大早就起床了,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前来。

陆建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离去为何会引发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响。

同学眼中的陆建英

已经退休的原水电十六局安装分局总会计师丽娟是陆建英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提起陆建英她说,关于陆建英学生时代具体的事例她已说不完整了,但从小学到高中,陆建英给她留下的印象虽历经几十年却始终清晰:在班里,建英的个子最小,但威信最高。不仅学习刻苦,要求上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而且十分乐于助人。那时候学校的学工学农活动特别多,每一次表现最突出的必定是陆建英,很多事情男同学都难以完成,但建英总是完成的又快又好。无论是男同学女同学,只要学习生活上有困难她都会主动相助,好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学校表扬好人好事的墙报上和广播里,同学们也十分信任她,把她看成是班里的主心骨。

与陆建英一块高中毕业上山下乡的同学陈美玉回忆道:刚到农村时,繁重的劳动让很多男知青都受不了,一天干下来个个腰酸背痛,回到知青点往床上一躺就不想动。但陆建英每次收工回来总是放下家具就进厨房,为大家洗菜做饭,做好后才一一叫醒大家。她是知青点里出工最勤的人,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因表现优异受到公社好评,在农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知识青年。

同事眼中的陆建英

在水电十六局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无论是被分配干什么工作,她的表现总是最出色的,乐于助人的品格也给大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4年,她所在水电十六局福州机械工程处遭遇暂时经营困难,许多员工面临下岗,陆建英主动向处领导提出带领十位面临下岗的职工成立面向社会的配件经营部,开拓新的经营渠道,减轻单位的压力。

拿着单位借给的少得可怜的五万元启动周转资金,她带领十名员工勇闯竞争激烈的机械配件销售市场,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与可贵的诚信,在配件店林立的福州工业路上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不仅为处里养活了十名员工,而且第一年就实现了赢利。

年终处领导为表彰她出色的业绩特别奖励她几千元钱。奖金拿到手的第二天她就一分不留地分发给了经营部的员工。她说工作是大家干的,奖励应该大家都有份。

对待他人十分慷慨,对自己却极其吝啬。这就是陆建英。当年在配件经营部工作过的水电十六局退休工人季小菊回忆说,陆建英在当配件经营部经理时,没有一点当官的样子,从不指手划脚,重活累活带头干,因公出差办事总是乘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住最廉价的店,吃最省的饭菜。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由于工作出色,她先后多次荣获过工程局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福建省女职工标兵等光荣称号。

街坊邻里眼中的陆建英

在陆建英居住的福州宁化新村水电十六局家属院300多户职工家属的眼里,陆建英是一位热心肠的人。1997年退休后,组织上在征得她个人意见后安排她担任水电十六局福州宁化新村退休职工党支部副书记。尽管只是个不拿分文报酬的支部副书记,但陆建英却干得认认真真,尽心尽责,有声有色。

水电十六局福州宁化新村家属院里有一间专为老人们开设的活动阅览室。自从陆建英来后,为给老人们提供一个整洁明亮舒适的活动阅读环境,便自愿承担起了义务清洁工的工作,每周里里外外打扫一次雷打不动。老人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有一年老人节,陆建英组织院里的老人参加市里组织的万名老人徒步环城走活动,中途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队伍顿时乱成一团,陆建英冒着大雨将院里的老人一一找到安排到避雨的地方,自己从上到下全湿透了却全然不顾。由于受到风寒,回到家便开始感冒发高烧,好些天才痊愈。

最让街坊邻里感动的是,自打陆建英退休后,每逢院里哪家有人去世了办理丧事,必定能看到她那屋里屋外忙碌的瘦小身影,多数时候是不请自到。

水电十六局工会干部万谦回忆起自己的老父亲那年去逝时陆建英主动上门帮忙的事依然十分感动。他说,由于事发突然加上悲痛万分一时间头脑一片空白,不知该怎么办。正在这时,陆建英第一个来到了他家,安抚家属,招呼客人,联系殡仪馆,准备丧事用品,一帮数天,一直帮忙到整个丧事结束。看到陆建英如此热心肠,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到了吃饭时间几次叫她一块吃都被婉言谢绝了。

为了帮助街坊邻里办丧事,陆建英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去年的一天,院里一个家庭的丈夫去世了,妻子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想到了陆建英,于是她试着拨通了陆建英的电话,陆建英在电话里安慰了她一番后告诉她自己马上就到。这位逝者的妻子后来才知道,那次陆建英是向自己打工的私营公司老板请了事假前来帮忙的。当陆建英接到逝者妻子的电话后向这位私营老板请假时由于公司工作繁忙并未获准,但当这位私营老板了解到陆建英是义务去为一个非亲非故的邻里帮忙办理丧事时,为陆建英的热心肠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境界所感动,破例批给了她假。其实陆建英当时心里也打定了主意,就是失掉这份工作也要前去帮忙。

平日里只要她听说哪家的老人病了,必定要带着东西上门探望;在路上每逢遇到同院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总会主动上前嘘寒问暖一番:身体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助。陆建英的口袋里装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街坊邻里有意无意向她说起的困难和需求。

据街坊邻里回忆,仅退休后陆建英主动上门帮忙别人办理的丧事就多达60多次,做的其他好事善事更是不计其数。

丈夫眼中的妻子

在陆建英丈夫游天福的眼里,自己的妻子是一位贤惠善良,通情达理,热爱工作和生活,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人。

他说,退休前,妻子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十分的争强好胜,凡事总要想方设法干得最好,单位干不完的工作就带回家里接着干,常常是连节假日和晚上时间都搭进去了。

虽然家里的经济一直不很宽裕,但建英对双方的老人却是十分的孝敬,不仅按月给他们寄钱,经常通过电话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要带着礼物专门去看望他们。

今年春节期间,省直机关工委和工程局领导到医院看望她,送上慰问金,她说什么也不肯收。她说:还有比我更困难更需要钱的同志,请领导把这慰问金送给他们吧。

40多天的化疗时间里,从家里到医院她总是乘座公交车,从不舍得打一回车。虽然身体十分虚弱,但在公交车上,只要遇到老人和孕妇,她依然站起来给人家让座。

住院期间,人已瘦得皮包骨头,生命垂危,但仍不忘记关心他人,自己动不了,就叫陪伴一旁的我为同病房的病友做这做那。

为了治疗建英的病,除医保报销外,自费部分家里就出了十几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向亲戚朋友借的,我曾与她商量是否向单位打个告申请一些经济上的补助,但她执意不肯。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不要有一点困难就找组织和单位。还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吧。

儿子眼中的母亲

如今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游浩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深情地说道,母亲一生节俭,从我记事起就很少看到母亲为自己添置新衣服,穿的大多数是小姨送的。但她对别人却十分慷慨,院里哪个老人病了她总是买上一大堆东西去看望,做好事做善事更是全身心地投入。

就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母亲依然想的是别人。今年春节过后,母亲的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后期经常处于昏迷状态。但每当有一点清醒时她总是向父亲和我交待她的后事:一是当她的器官衰竭,深度昏迷时,不用抢救。二是丧事一切从简,不收礼,不办酒席,不接个人送的花圈,不买寿衣,就穿自己平时穿过的衣服,尽快火化,给来送自己的人每人包三十元钱表示感谢,办完丧事后再通知老家的亲戚。三是自己身体各器官都有毛病,恐怕捐献不了,唯有眼睛还行,如果可能的话就将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四是身后不保留骨灰,全部撒掉。五是她去世后要按往年一样每月按时给婆婆寄生活费,每年两位老人(婆婆和妈妈)的生日和过春节时,要给带礼物去看望她们。

这就是我的母亲,很平凡,也很伟大。尽管她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她高尚的品格是她留给我的最珍贵的遗产。

这就是陆建英。一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乐于助人,热血心肠的好人。尽管她的一生极为平凡,所做的一切也并不轰轰烈烈,但人们记住了她,深深地怀念她,因为她生前所做的那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好事善事中透露出来的是人性最纯洁的光芒;是人类社会所呼唤的真善美。

好人陆嫂。一路走好!

【打印】 【关闭】